行業新聞uniswap
uniswap




另外在19日當天,環科院還發布了關于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運行管理部工作人員招聘公告,公告顯示,聯合中心正招聘項目管理人員4名,綜合協調人員4名,經費管理人員2名,應聘者要在2017年9月22日前,将個人簡曆及相關證明材料發送招聘郵箱baoxf@craes.org.cn裡。
為什麼要建立攻關聯合中心?
環境保護部等十部門和六省市制定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總體方案,同時制定出台了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等6個配套方案,對攻堅行動作出系統部署。北京市出台“史上最嚴停工令”,整個采暖季期間,北京市6城區及10個新城區各類土石方作業等工程将停工……,天津也出台了停工令,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間,全市建成區内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拆除)施工、水泥攪拌及澆築等作業,停止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
但是,如何以有限的人力開展更有效的工作?現階段大氣污染防控措施成效如何?每次重污染天氣能否定量化說清原因?所有環保措施都落實後如果還有霧霾,該怎麼辦?環境質量改善将何去何從?這些問題需要有科學的解答,政府的決策也需要科學的支撐,公衆的關心需要科學的解讀。
2013年環境保護部啟動了對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的污染源解析工作。“北京市目前公布的大氣污染成因,是依據2012年、2013年的數據做出的分析結果,這已經是過去時,以後可能産生變化。”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敏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污染源解析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用長期、動态的方式,監控大氣污染成因。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幹傑近日指出,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存在薄弱環節,采暖季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重污染天數居高不下。必須強化科技支撐,找準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和來源,研究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大氣重污染問題。李幹傑說,必須通過集中攻關,定量化、精細化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和來源,形成整體系統的科學認知,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共識和合力。此外,要加快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可持續的大氣環境科學研究平台。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幹傑近日指出,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存在薄弱環節,采暖季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重污染天數居高不下。必須強化科技支撐,找準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和來源,研究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大氣重污染問題。李幹傑說,必須通過集中攻關,定量化、精細化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和來源,形成整體系統的科學認知,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共識和合力。此外,要加快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可持續的大氣環境科學研究平台。
具體而言,首先,發揮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的技術核心和樞紐作用。聯合環保系統和相關部委直屬單位共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形成管理和技術研發深度融合的緊密型科研組織模式。
其次,是建立“包産到戶”跟蹤研究機制。成立28個跟蹤研究專家團隊,對“2+26”城市進行駐點指導,提出“一市一策”的大氣污染綜合解決方案。
第三,是強化資源整合與共享。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決策、統一标準、統一行動、統一考核”的組織實施原則,建立統一的儀器設備信息管理與共享平台,突破儀器設備共享難題,解決科研數據共享和管理難的問題。
四是加強信息公開和宣傳解讀。及時全過程通報攻關項目進展,加強科學家、政府、媒體與公衆的對話交流,針對熱點問題及時做出科學權威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凝聚社會共識。
(本文綜合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報等)